排尿、交配器官二合一,雄性哺乳动物为啥长这

摘 要

  生物的生理构造一般是和功能相关的,哪怕是到分子层面,也有这样的现象。转运钠离子的蛋白就设计成了可以结合、解离钠离子的形状,这样实现对钠离子的转运;而宏观上的器官构

生物的生理构造一般是和功能相关的,哪怕是到分子层面,也有这样的现象。转运钠离子的蛋白就设计成了可以结合、解离钠离子的形状,这样实现对钠离子的转运;而宏观上的器官构造如心脏,心脏的功能是泵血,而血液需要在肺部进行血液交换,所以哺乳动物的心脏进化成两心室、两心房的形式。



而哺乳动物的生殖和排泄器官,却存在着二合一的现象。雄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形式有利于将生殖细胞送入雌性的生殖道,这样缩短了精子游动的距离,它可以更方便地和雌性的卵子结合,因此是有利于生殖的结构形式。可是哺乳动物的雄性和雌性却有相当大的差异,雄性排尿和交配器官二合一,而雌性则是分离的。



对于两性繁衍的生物而言,基本上都遭受了性选择的影响,繁衍的需求使得两者的甚至系统相配套,产生了和爬行动物的巨大区别。哺乳动物也是演化自爬行动物,而爬行动物却是生殖、排尿、排便三合一的形式,它们没有相分离的器官,而是用一个泄殖腔完成这些工作,所以爬行动物没有排尿一说,它们的尿液混合着粪便一块就排出去了。



爬行动物的生殖系统构造效率稍微有一些低下,虽然它们一次性可以产卵很多枚,但是雌雄双方都是泄殖腔的结构,这样两者在交尾的时候,不能像哺乳动物将生殖细胞排到较深的地方,它们的生殖结构决定了生殖细胞的交流比较浅,交尾时会有一定的浪费,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而哺乳动物相较于爬行动物,出现在世界上的时间相对短一些,但是在生理结构上却更加进化,产生了相互适应的生理结构,这样提升了生殖细胞相遇的机会,生殖效率稍微高一些。不过哺乳动物又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达,脑袋较大,所以一胎可以孕育的数量也较为受限,最多的是一种小动物,一次可以下崽30只以上。



虽然大体结构类似,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物种差异,比如鬣狗因为是雌性成为种群的王,它控制着种群的繁衍,它就演化出了不大相同的生殖系统,在交配的过程中,雌性鬣狗占据着一定的主动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雌性鬣狗演化出了类似于雄性的生理结构,原因在于雌性鬣狗要在一群雄性中脱颖而出,因此雄性激素的水平较高,导致生殖器官变异。



可以看到,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乃至哺乳动物中的不同物种,性选择在哺乳动物的性演化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使双方的生殖器官向着更加便利的方向演化。同时,哺乳动物也演化为体内受孕,胎生,这使哺乳动物的幼崽可以发育到一定阶段再被生产,幼崽再来到外界之后大多数都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而带孕的动物也可以到处活动觅食,还给了幼崽最高效的保护。



然而,对于哺乳动物而言,生殖和排尿的二合一,带来了一定的劣势,比如多了一个对外的通道,也就意味着微生物可以有更多的通道侵入生物体内,所以哺乳动物会有尿道感染之类的毛病;多出来一个生理结构,对能量的消耗也相对更多一些,它需要细胞去构造,而且也是一个热量向外散发的通道,看起来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可是哺乳动物凭借着恒定的体温,适应了地球上很多环境,陆地上哪怕是寒冷的高山和高海拔地区,也有哺乳动物活动自如,原因在于哺乳动物恒定的体温只需要充足的运动和足够的食物就可以保持,而爬行动物那样的冷血生物,在寒冷的时候难以维持体温,就会现如休眠或者被冻死。



总的来说,哺乳动物演化出这样的生理构造适应了繁衍的需求,所带来的一点点生存上的劣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却不重要,在生物的演化中通常是这样敷衍的。进化的内在原因是基因的突变,而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一种性状所对应的基因的突变,就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眼皮就有双眼皮、单眼皮之分,和环境有一点关系,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生存。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